跟著節氣過生活 清明

    一到清明節就想到唐朝杜甫的詩,「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」,就台灣的天氣來看,雖然偶爾清明也是會下雨,比起下雨,炎熱的天氣會更加明顯。

    清明節除了掃墓還有很多習俗,例如放風箏,古文中風箏又稱為「紙鳶」,本來是用在戰爭時期和遠方盟軍飛鴿傳書的一種,後來因為戰爭變少,演變成「放災」,人們會將災害病痛寫在風箏上,在清明節這天放風箏到高處後剪斷風箏線,象徵「風箏帶走災病」。

    清明節一定要吃潤餅,潤餅也有分北部、南部,北部潤餅裡面主要包蔬菜、豆干、蛋酥後加花生糖粉,在南部潤餅有被叫做春卷,除了會放蔬菜、豆干,也會放入油麵,花生糖粉中砂糖的比例也會比較高。

    除了常吃的潤餅,還有清香的草仔粿,閩南人常用鼠麴草包入糯米糰中,內餡有鹹的菜脯米,或者是甜的花生,客家人則喜歡用艾草,稱為艾粄。

    在日本一年鰹魚好吃的時期有兩個,四、五月捕獲的被稱作「初鰹」,因為油脂比較少,所以可以吃到魚肉本身清爽的風味,無論是做成生魚片,或者是表面炙燒過都很適合。

    清明時節是養生的重要時期,中醫常提醒要注意養肝,可以吃青(蘆筍)、赤(紅蘿蔔),黃(玉米筍)、白(牛蒡)、黑(黑芝麻)等五色食材來養生日常飲食建議清淡為主,減少油膩、生冷的食物。外出的時候可以多帶一件衣服因應天氣冷熱變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