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BBA Blog
【跟著節氣過生活 驚蟄】
立春後的第二個節氣是驚蟄
驚蟄的意思是第一道春雷出現
驚醒許多冬眠中的生物
有萬物萌生的意思
有農民會根據春雷出現在驚蟄前還是後
判斷未來一年雨量是否充足
驚蟄的降雨和春分不同
春分時還是綿綿細雨
驚蟄後則是會逐漸開始會出現滂沱大雨
氣溫也會慢慢升高
逐漸感受到春天的暖意
因為天氣的不穩定
出門的時候建議攜帶雨具
農諺說「二月韭」
農曆二月正好是韭菜美味的季節
韭菜又名起陽菜、扁菜
清朝引進台灣後就開始普遍栽種
韭菜除了氣味強烈的葉子可以食用
花梗也一樣很好吃
而且少了強烈的氣味
韭菜的生命力旺盛、能不斷採收
在古代也是祭奠先祖的食材
《詩經》寫到:
「四之日起其蚤,獻羔祭韭」
意思是獻上羔羊與韭菜進行早祭
在2月到6月鰹魚會迴游到台灣沿海
也是主要的盛產期
鰹魚又稱正鰹、煙仔虎
因為保鮮不容易
所以大多被加工製成罐頭
鰹魚在日本也是製作柴魚的重要魚獲
這個季節可以看到銀柳
因為銀白色的花芽有絨毛、像貓尾巴
所以也叫「貓柳」
銀柳音似閩南語「銀兩」
有著吉祥富貴的含義
驚蟄冷暖空氣交替、早晚溫差也大
所以春季有一個養生原則是「春捂秋凍」
「春捂」的意思是不要急著脫去厚外套衣
應該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物
養生方面可以多吃清淡食物及新鮮蔬菜
例如山藥、菠菜、芹菜、茼蒿等
盡量少吃油膩、辛辣刺激的食物
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外出運動、踏青
有益身心健康
